仡 佬 族 的 傳 說
我老家住六枝特區(qū)巖腳鎮(zhèn)岱甕村,我將祖母給我講仡佬族的歷史回憶整理,供研究仡佬族文化及夜郎文化的專家學者們作為參考。
一、我的祖母
我祖母名叫沙興民,生于1890年,她的父親名叫沙進林,在當地仡佬族中算得上是大戶人家。在解放后人民公社時代,我岱甕大隊第三生產隊的田百分之六十是我外曾祖父沙進林家的,第一生產隊百分之六十的山地及樹林也是沙進林家的,F在還有幾株兩人合抱粗的大楊梅樹。
我祖母有兩個弟弟名叫沙小法和沙法二,年紀都在18至20歲,民國初年在一天中暴病而亡,他們都尚未婚配,沒留下后人。我外曾祖父沙進林將我祖母及祖父叫回岱甕,并召集沙姓族人開會,將家產田地樹林全部傳給了我祖父、祖母,當時立下抱約,將我祖父過繼給沙家,由何亮臣改名為沙亮臣,并接替我曾祖父任家族長。我祖父只是名義上的族長,實際行使族長權力的是我祖母。我祖母在那個時代算是女性中有文化的人,她能背誦《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精通骨傷科醫(yī)學,并且熟悉仡佬族人的規(guī)矩及仡佬族的歷史。當時任族長的人對仡佬族人的來源、歷史及風俗都懂,并且是代代口頭相傳。
二、 神樹和祭山
我7歲那年和我祖父一起祭拜神樹和祭山,祭山是每年農歷的三月初三,吃過早飯后,我祖父將一件蓑衣倒披在背上,帶上家中男人,先是在我家屋后祭拜一棵大神樹(梨樹),然后頭頂竹篩,雙手抱著一只大白公雞,隨同祭山的男人都拿著香蠟紙燭跪拜,我祖父領頭并用仡佬語大聲呼喊,一直到我家屋后的大山的懸崖邊(孫家坡),那里有一棵兩人合抱粗的大樹,生長在懸崖邊上,這又是山上的一棵神樹,我祖父不停地念,不知念些什么我不懂,然后殺雞祭樹,將香蠟紙燭一部份焚燒,一部份綁在神樹的丫枝上,儀式就算結束。
回到家里我問祖母,我說我們寨中其它人家為什么不祭山,不祭神樹(當時我們寨上仡佬族只剩我一家),我祖母說他們是漢族,只有我們仡佬族才有神樹,每年都要祭神樹,祭山。我說為啥仡佬族會有神樹,祖母給我講了一個仡佬族的歷史。
在很古的時候我們貴州郎岱這個地方是大森林,沒有人煙,有一對青年男女來到這個地方,女的是一位公主,男的是大將軍的兒子。他們來到這個大森林里沒有地方住,也沒吃的,他們住在一棵大樹下,吃的是森林里的果子,后來他們生下兒女,定居下來,為了報達大樹的恩點,就拜這棵大樹為神,后來仡佬族人世代相傳,在寨邊種一棵果樹作為神樹,另外在大山的懸崖邊指定一棵大樹為神樹,每年的三月初三都要祭拜,天神會保佑我們仡佬族人平安吉祥,五谷豐收。后來仡佬族人發(fā)展多了。這個地方也逐漸來了一些其它民族,有彝族、苗族。我們仡佬族人比其它民族多,是最早來這里的,于是大家推選我們仡佬族中一個佷有本事的人當大王(夜郎王),砍大杉樹在郎岱修建了王宮,就連城墻都是用杉樹圍成的。相鄰郎岱的“月亮洞”是大王(夜郎王)的一個婚禮行宮,大王(夜郎王)迎娶王妃時,必須先與王妃進入月亮洞中過夜,以表示對主管婚姻的“月老”尊敬,第二天才把王妃接進王宮舉行婚禮。當時的月亮洞是用大杉木搭成天梯進入的。我們岱甕這個地方是通往郎岱的必經之路,大王(夜郎王)在巖腳一帶建立押都,封我們家祖先為大王(夜郎王)身邊的大將軍,駐守在高橋一代把守關口。封有本事的人當了官,世代相傳。仡佬族人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個一個的大寨子,有寨主統(tǒng)領。寨主家養(yǎng)有保鏢。仡佬族最早的姓有沙姓、程姓兩種姓。到后來各姓集中住在一起,程家稱為“把頭”,我們沙家叫“老寨”。
這位公主帶來的衣服、褲子破了,用帶來的雨傘去掉頂系在腰中,后來就成了我們仡佬族女人的桶裙。這對青年男女就是我們仡佬族人的祖先。
三、 過年
我小的時候隱約記得每逢過大年都是先喂狗吃,人才吃飯。印象最深的是我8歲那年。大年三十,我父母叔伯們一大早就殺雞宰鴨,燒豬頭,豬腳、忙到吃晚飯的時候,我們小孩都急等著過年吃肉。但是做好的飯菜我祖父卻不讓吃,祖父喊我叔拿來兩個大木盆,將做好的各種菜肉,每樣都舀一些,然后又舀一些飯裝在兩個大木盆中,端到堂屋正中,呼喚我家喂養(yǎng)的三條狗先吃,待狗吃飽后,才點蠟燭,祭拜神靈,最后才讓大家就坐開始過年。吃完年夜飯后,一家人圍坐在火堂邊“守歲”。我靠在祖母的懷里問,為啥過年要先讓狗吃飽后人才能吃。我祖母又給我講了一個仡佬族的歷史。
我們仡佬族的祖先來到這里,靠吃果子,后來學會打獵,把逮到的野狗養(yǎng)起來,逐漸成了家狗,有一天大伙在一起商量要種莊稼,但是沒有種子,于是大家推選了幾個年青人,劃著竹筏子,帶上幾條狗順河而下到平原上去采購種子。可是派去的人沒有回來,只有這幾條狗逃了回來。最后人們才知道派去的人采購到種子,來到長江上,漲了大水,在危急的時候將少量種子綁在狗尾巴上,最后竹筏被大浪卷走,去的人死了,只有這幾條狗逃了回來(狗能汆三江,豬能汆四海,狗能認千里路)。這幾條狗帶回了種子,仡佬族人開荒造田,種了莊稼,后來這幾條狗老死了,仡佬族人將它安葬在郎岱的一座山上,修起了狗墳。狗是我們仡佬族人的功臣,每年吃年夜飯必須先請狗吃飽后,人才能吃。仡佬族人禁吃狗肉。
我們仡佬族人開荒造田,是我們這里最早學種莊稼的人。后來人多了,各種民族都來這里居住,明朝年間,洪武祖調北征南,調北填南,這里來了很多漢族居住。
國王為了紀念仡佬族人在這里開荒造田種谷子。頒下圣旨,每年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前先讓仡佬族人割稻谷償新,無論是哪一姓哪一種民族的稻田,都由仡佬族人站在田埂上,伸手為界,順著田坎走一圈,得出的范圍內的稻谷無條件歸仡佬族所有,作為首先償新。只有仡佬族人才有這個特權。縣衙官府都有文書規(guī)定,一個朝代一個朝代地往下傳。
當時我讀小學二年級,我們同學中有的人身上長一些紅色的小包塊,很癢,人們叫這種病叫干仡癆,我當時不懂,問祖母,我們仡佬族是不是身上長紅色包塊的人。祖母笑著說,蠢孩子,仡佬族是貴州郎岱最早的人,是貴州人的祖先。我們仡佬族老人過世不丟買路錢。
四、 仙人橋
距老家約3公里處有一座橋,當地人稱高橋,這個地方的地名以這座古橋命名。這座古橋當地人稱仙人橋,以前的老郎岱縣及周邊鄰縣的人都知道仙人橋這個名稱,傳說此橋是八仙中的何仙姑和呂洞賓用仙法修建的。少年時代我到高橋小學讀書,每逢漲水季節(jié)都要從此橋上經過。橋身很窄約1米多寬,橋上是通往高橋田壩的水溝,溝上約距一尺多遠達一塊石板供人行走,橋兩邊長滿蘆葦,人從橋上過是很危險的。
讀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河里漲水,我們只能提心吊膽地從橋上過,放學時,祖母到橋邊來接我,回到家中我向祖母問起仙人橋的事。祖母說這座橋不是仙家修的,她聽老輩人講,這座橋是我們仡佬族祖先為了開墾高橋田壩,眾人籌銀子修來渡水的渡槽,該橋也是從四川宜賓通往夜郎下番禹的古道。橋橫跨于河兩岸峭壁之上,全部用毛石砌成沒有用石灰,后人就傳說是仙家用仙法修的。祖母說修這座橋所籌的金銀沒用完,掌握修橋的頭人埋藏以備后來維修之用。并在橋頭南面修建一座土地廟,廟前立一塊石碑、碑上刻有一首古詩:“金七里,銀七里,金銀還在七七里。”意思是讓后人從這首詩里悟到藏寶的地方,取出此寶作為維修擴建此橋之用。橋的南面約半里路之處刻有仡佬文字在巖壁上,記載了仡佬族人到這個地方開荒種田的歷史及修建這座橋的情況。
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由于橋的周圍有寶藏的傳說越傳越神奇,越傳越遠,招來很多外省人來此地尋寶,主要有四川人和湖南人。聽人說這個土地廟前的碑上的古詩被一個四川人識破,四川人將土地公和土地婆盜走。土地廟和石碑不見了。土地廟中的土地公和土地婆都是用土漆漆過的,所以四川人悟出“金七里,銀七里,金銀還在七七里”的意思。原來土地公和土地婆是用金銀鑄造的,外面漆上厚厚的土漆。
何國榮發(fā)現摩崖文字
六枝特區(qū)巖腳仙人橋
六枝特區(qū)巖腳鎮(zhèn)岱甕村古楊梅樹
五、 官墳和馬龍?zhí)?
講完仙人橋的歷史后,祖母接著又給我講了官墳和馬龍?zhí)恋臍v史。通往巖腳的二道水寨子北面的路邊,有幾座大古墓,其中有兩座墳很高大,墳身由大青石經過精工細打而砌成,墓碑高大雄偉,三碑四柱,碑柱上刻有各種圖案,碑柱兩邊鑄有獅子滾繡球,形狀逼真,碑蓋上也刻有圖案,碑蓋頂上鑄有雙鳳朝陽的石像。凡經過此地的人都見過。1977年,華國鋒當主席,號召農業(yè)學大寨,長修隊(當時組織的長期進行田土整修隊伍)將這幾座古墓毀掉變?yōu)楦,碑及碑柱,墳石全部打碎砌地坎,后又被人弄走,現也找不到。僅剩兩根石柱的半截至今尚在,這兩根石柱原來很高,上面各蹲著一個石獅子,不知作何之用。祖母說這兩座官墳是我們沙家的祖人,一座男墳,男主人是清朝年間的一個大官,女墳的主人是清朝皇帝封為一品誥命夫人,后人稱這兩座墳叫官墳。
清朝年間我們仡佬族人很發(fā)達,當官的不少。分別居住在高橋、六枝、郎岱等地,是當地的大土目。仡佬族人財產很多,經濟發(fā)達,于是他們效仿上古時期仡佬族人的國王(夜郎王)修建宮殿,恢復仡佬族人的王宮,從各地請來幾百工匠,在現在的蔡家沖(現在高橋電站對面)一代打造石馬、石獅子,采伐大樹雕龍刻鳳準備在馬龍?zhí)列迣m殿,后來有人向清朝皇帝告密,皇帝下令調駐守貴州的清兵前來圍剿。祖人們聽說官兵來了,叫人連夜將鑄好的石龍、石馬,石獅子等全部沉入蔡家沖下面的大河中,官兵到處抓了很多仡佬族人,沒被抓著的逃往別處去了。官兵走后,一部份人又返回此地居住,以務農為主,后人稱這個地方叫馬龍?zhí),民國年間遷來幾戶蔡姓漢人到此居住,又稱此地叫蔡家沖,但老年人至今還稱此地叫馬龍?zhí)痢?nbsp;
六、 苗民叛亂
貴州歷史上的苗民起義,當時我們當地漢人稱為苗賊叛亂。這是我祖母給我講的歷史。大約是清末民初,漢族的勢力在當地逐漸強大,州、縣、鄉(xiāng)官府的官員大多是漢人,漢族對仡佬族人、彝族人、苗族人進行壓迫,強奪其財物田地,強占這些民族的地盤、村寨,從而引起這些民族的極大憤怒,于是,苗族、仡佬族、彝族人聯(lián)合起來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起義,起義茅頭指向漢人的地主官僚,直接殺大地主,奪回失去的地盤,攻打縣州府衙門,也殺反抗的其它漢人。
轟轟烈烈的苗民起義被各省調來的大批官兵鎮(zhèn)壓下去,起義隊伍遭到官軍的屠殺,死傷不計其數。苗族、彝族逃往高山、偏辟的地方居住,仡佬族人舍不得祖先開辟的田地,死守不放,遭到官軍大批屠殺,死傷最大,后來仡佬族人幸存者不多,人煙越來越少。大片良田肥土被漢官占去,只有較為偏僻的地方才有少量的仡佬族人居住下來,仡佬族人過去的輝煌一去不返。祖母說:郎岱有幾個萬人坑,官兵把殺死的仡佬族人全部埋在坑里。直到解放后黨和政府的民族政策使仡佬族人開始慢慢地發(fā)展起來。
七、巖腳古鎮(zhèn)
據祖母講:沙氏祖先是國王派駐巖腳一帶的大將軍,巖腳古鎮(zhèn)就是那個時代建立的押都。巖腳古鎮(zhèn)現在只是一個鄉(xiāng)級鎮(zhèn),但是此鎮(zhèn)歷史悠久,古有小香港之稱。解放初期第一次人口普查,這個小鎮(zhèn)的居民就有13個省的人,自改革開放以來一個小地方有許多外省人居住不足為奇,但解放前一個古老小鎮(zhèn)居民有13個省的人是令人震撼的。大部份外省人都是解放前來巖腳做生意后定居下來的,主要有四川、湖南、廣西、湖北、安徽等省的人較多。
巖腳古鎮(zhèn)是一條南北古鐸道的必經之地。從巖腳古鎮(zhèn)東南方直通郎岱、安順再往貴陽,西北方向經雞場、陽場、赫章往北進入四川境內,往西進入云南境內。在這條古鐸道上,古時候設有驛站,凡有大集鎮(zhèn)的地方都設有驛站。另外在這條南北古驛道上60里設一站,有設在集鎮(zhèn)上的,也有設在大寨子里的,主要供商販,馬幫,腳夫等住宿。十里為一塘,塘的作用是給過往客商短暫休息提供茶水的地方。如有官差夜晚經過還要供給燈籠火把作照明之用。我老家?guī)r腳鎮(zhèn)岱甕村一組,古地名叫塘坊邊,古時候就是一個塘。清朝年間官差經過此地夜晚都是我外曾祖父沙進林派人供給燈籠火把。這條古驛道都用石板鋪成,寬的地方二人騎馬并排通過,窄的地方都能騎馬抬轎通過。解放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鄉(xiāng)村公路四通八達。這條古驛道也沒人走,但有的地方還可以看到石板鋪成的古驛道的路段。
八、神奇的岱甕龍?zhí)?
岱甕龍?zhí)段挥趲r腳鎮(zhèn)岱甕村境內,距巖腳古鎮(zhèn)約8公里。這個龍?zhí)妒沁@條古驛道的必經之地,位置在這條古驛道的下方約50米,此處是一個峽谷,山勢很陡,古驛道在龍?zhí)渡戏浇涍^的地方僅能抬轎通過,路面較窄。傳說此地如有迎親隊伍通過,新娘必須下轎燒香跪拜龍?zhí)度缓蟛叫型ㄟ^,否則新娘就不得安寧,轎子就抬不動。龍?zhí)渡戏郊s一公里處(古驛道的上方)居住一個大土目,人稱何百斗,說是此人家中金銀上百斗,因此而得名,有的傳說何百斗是一個大善人,曾經出錢修了一百座橋。也有的傳說何百斗是個開黑店的過往富商,住在店中都被謀財害命(何百斗家的層基地至今都還能挖出瓦片或瓷碗等物)。據說有一年(時間無法考證)從云南境內來的一幫富商通過此地,經過岱甕龍?zhí)稌r,一匹馱金銀珠寶的馬突然失前蹄,馬和金銀珠寶掉入龍?zhí)独铩qR救上來了,金銀珠寶卻沉入潭中,商隊當時住了下來。準備抽干龍?zhí)独锏乃〕鲐攲。龍(zhí)渡厦媸菞l小河,除雨季之外平時水都不大。當時正值旱季,河水很小。商隊雇用民夫,把上游的河水筑小土壩堵住,引往另一側的田壩里。雇用的民工用古老的抽水工具及水瓢等進行將龍?zhí)独锏乃庖ǔ觯旪執(zhí)哆M水處(上游進水處是巖壁)現出二道巖時,突然間晴朗的天空電閃雷鳴,狂風大作,隨著瓢潑大雨從天而降,龍?zhí)独镱D時水滿。這時雨過天晴,一連幾天都是如此,這只商隊只好作罷,忍痛而去。
從此以后岱甕龍?zhí)毒透衩亓,傳說潭里有龍。據我祖母說龍?zhí)哆叺囊粔K大田叫做龍?zhí)洞筇铮俏易婺讣业,每年萬里晴空才去這塊田插秧,進入田里插秧約幾頓飯的工夫(當時沒有鐘點),只見田里會到處冒水泡,這時突然電閃雷鳴下起瓢潑大雨。年年如此。最后插秧時只好請了很多人進入田中力爭兩頓飯的工夫插完,聽見雷聲就往家里跑。
岱甕龍?zhí)兜纳衿嬖絺髟竭h,鄰近幾個縣都知道。民國年間,每逢大旱,郎岱縣的縣長調集一千多民夫,各自帶上盆、瓢等物來岱甕龍?zhí)而D水,仍然將上游河水堵住引入我家龍?zhí)洞筇镏薪涍^,一千多民夫輪流于潭中用盆瓢向外鳧水,縣里還帶來“龍骨車”等抽水工具抽水,當龍?zhí)兜暮竺鎺r壁現出二道巖的時候(龍?zhí)哆M水處一道巖壁,像樓梯一樣一道道的)。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瓢潑大雨從天而降。歷時幾個小時,河水都下漲了。干旱得到解決。民國年間這種遇天干而由縣政府調集民夫鳧岱甕龍?zhí),我祖父母親眼所見并參與就有3次。(因龍?zhí)哆吺俏壹业奶飰,堵斷上游的水必須引入我家田壩里,所以我家的人都參加?
解放后大約是70年代(文革時期,具體時間我記得不太清楚)有一年插秧過后幾呼有兩個月沒下雨,田里的禾苗都快干死了。政府部門發(fā)動群眾抗旱。當時由六枝、那玉一帶的農民自發(fā)組織了約200多人帶上工具來鳧岱甕龍?zhí),我當時對他們說這是迷信,一個龍?zhí)杜c天空下雨會有什么關系。來的一些老年人還罵我亂講。這些人按從前的方法進行對龍?zhí)而D水約兩個小時后,晴朗的天空突然黑云翻動電閃雷鳴,下起了瓢潑大雨,鳧水的人四散跑往寨里躲雨,大雨一直下了幾個小時,河水都下漲了,雨后仍然是晴空萬里,我當時才20多歲,我們同年齡的人在一起議論,無不感到神奇。
事后我約了幾個伙伴準備第二年借幾臺抽水機,天干時堵住龍?zhí)兜纳嫌,用抽水機抽龍?zhí)独锏乃,試探這個神奇的龍?zhí)毒烤褂惺裁瓷衩刂帲墒钱斈甑那锛,縣政府撥款修民山大溝,民山大溝從龍?zhí)兜纳嫌渭吧戏浇涍^,由于山勢陡,第二年雨季,修民山大溝開挖出來的砂石,被山洪沖入龍?zhí)吨,這個龍?zhí)稁缀舯惶钇搅,從前深不可測的龍?zhí)冬F在只是幾丈深的水坑,天干時看得見底,我們幾個伙伴想抽干龍?zhí)犊催^究竟的計劃已經沒有意義。因為龍?zhí)恫挥贸樗寄芸吹靡姷祝兜壮松笆酝馐裁炊紱]有。
九、 夜郎國滅亡
夜郎古國歷史攸久,漢武帝時期,歷史學家司馬遷考察過夜郎國,寫下“夜郎者,臨牂牁江,江廣百余步,可行船”的詩句,從中可以看出進攻夜郎國只有水路可進,且夜郎國都臨牂牁江。
我18歲時與伯父學“陰陽五行八卦”,從一部《地理正宗》上看到一段文字:“上面說陰陽五行門派眾多,各有所長,唯有《洪范五行》不可用,據說唐朝國師楊救貧特意編造害夜郎國”。據說唐朝皇帝準備興兵討伐夜郎國,召集大臣們商議,朝臣們一致認為夜郎國山高林密,易守難攻,當時楊國師獻計說:不費一兵一卒可滅夜郎國,計策是將唐朝使用修造、埋葬紅白喜事的通書全部改編,兇的寫為吉,吉的寫為兇,然后選一位公主嫁給夜郎王,與夜郎國和親,然后將改編的通書送給夜郎王,讓夜郎國按此書修造、埋葬、辦理紅白喜事,不出幾代人夜郎國必然滅亡。唐王采用了楊國公的計策。
我祖母給我講仡佬族歷史時,也曾說到過仡佬族國王的王妃有一位是唐朝公主。所以我們仡佬族有些風俗與漢人相同。
直到清朝年間,發(fā)現《洪范五行》流落民間與國家使用的通書完全相反,特下旨禁用此書,并出版《地理正宗》和《象吉通書》正版。
上述說法雖然帶有迷信色彩,但在當時封建王朝用此法害人是完全可信的,這些說法證明唐朝時期夜郎國還是很強盛的。推測夜郎國滅亡于宋朝時期。夜郎國滅亡后,很多貴族部落經歷了很長時間才逐漸衰敗。明朝年間洪武祖朱元章調北征南,居住于郎岱的仡佬族部落的軍隊為阻止明軍南進,與明朝軍隊在安順一帶打了三次戰(zhàn)役,有一次還大敗明軍。由此可見,明朝年間仡佬族部落在郎岱這個地方勢力還很強大,他們有軍隊,能與明朝軍隊開戰(zhàn)。當時郎岱縣屬于安順府管轄,仡佬族軍隊與明軍在安順開戰(zhàn),在貴州史料上有記載。
夜郎國的創(chuàng)史人是仡佬族的祖先的事實是人們公認的。很多人認為夜郎國都就是現在的郎岱縣城所在地,本人認為完全有可能。其理由如下:其一,郎岱地壩地形開闊平坦,四周山巒拱衛(wèi),合符一個古代國都的要求。其二。相鄰郎岱的毛口大河就是牂牁江,這與司馬遷的史記相符。其三,從陸路進入郎岱唯一關口打鐵關,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地理位置,此關捍衛(wèi)國都完全合理。其四,六枝、巖腳與郎岱形成犄角之勢,是夜郎國屯兵的地方,也是貴族分封之地。清朝以后,巖腳屬于郎岱縣城的分衙門。
上述幾點內容都是我祖先們一代一代口頭往下傳給我的祖母及祖父,祖母及祖父又傳給我聽。但當時年幼,所知甚少,祖母逝世時(75歲)我才15歲,她老人家逝世的時候叮囑我要記住仡佬族人的歷史及記載仡佬族人開荒造田的歷史及修建仙人橋情況巖石上刻文字的地方。祖母逝世后再也沒有人給我講述上代祖先們創(chuàng)業(yè)的事跡,我祖母的講述是否正確有待后人及有關專家考證,我將這些歷史回憶寫出供研究夜郎文化及仡佬族文化作為參考。
注:
1、祖母在說狗墳及埋葬仡佬族人的萬人坑時,沒有告訴我在郎岱的什么地方。
2、記載仡佬族人開荒造田的歷史及修建仙人橋情況的巖壁文字有6處之多,其中有一塊巖石像一牧大印,上面也刻有文字,這些刻有文字的巖壁、仙人橋、馬龍?zhí)、官墳地址及岱甕龍?zhí),我女兒何榮芬全部攝有圖片。
3、作者系六枝特區(qū)巖腳鎮(zhèn)高橋小學高級教師,58歲已退休。
(本文作者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六枝特區(qū)巖腳高橋官墳地址
六枝特區(qū)巖腳馬龍?zhí)?/font>
六枝特區(qū)巖腳神奇的岱甕龍?zhí)?/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