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易舊書的熱鬧場面。

高二的幾位女生正在選購舊書。
2018年6月4日下午5點30分,黔西南州興義六中的高中部教室門前的活動場上,突然聚滿了高、初中的很多學生,那熱鬧的場面讓人感到驚奇。再仔細看,學生們很有規(guī)律地成“U” 字形面對面蹲著、站著,中間隔著一堆堆舊書,正在進行舊書買賣交易。賣書的是高三的學生,而買書的則是非畢業(yè)班的學生。雙方在進行簡短的討價還價之后,高三學生的手里拽滿了錢,對方手里卻抱滿了書。整個交易活動持續(xù)不到一個小時就結(jié)束了。除了少數(shù)高三同學的少量舊書沒有賣出去外,其余的都被別人買走了。

原價28元的小說,此時以5元成交。

原價共30元的課外輔導書,這里5元就被買走。
筆者看到,一本原價28元的小說,此時以5元成交;兩本原價共30元的課外輔導書,這里5元就被買走。這真叫“變廢為寶”。針對高三學生來說,若將舊書當廢書賣,損失超過5倍以上,而這樣賣給需要的同學,就等于增加了5倍以上的收入。而針對非畢業(yè)班學生,若要到書店買新書,在書店買1本的錢在這里就能買到5本,當然是節(jié)省之舉,何樂而不為呢?
認真選購舊書。
初一兩位女生翻看舊書。
興義六中的學生,大部分來自農(nóng)村,許多家庭為了供孩子讀書,父母是千辛萬苦地掙錢,因此“節(jié)約”理念早已深入到學生們的骨髓里。該校領(lǐng)導深知同學們的節(jié)約情愫,認為“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當大力弘揚,于是規(guī)定在每年高考的前三天,舉行一場“舊書交易”活動,讓學生之間“綠色減負”。這比撕了、丟了、燒了、當廢品賣了有意義得多。筆者分析,這樣的舊書交易活動在不久后,將蔚成風氣,推向全國去。
(陳永賢)
責編:劉夢 江林
共有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