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義市打造20萬畝本地精品水果基地 已嫁接名品海子梨2萬株
已經(jīng)嫁接的海子梨苗廂。
納孔枇杷基地。
2018年2月27日上午,筆者來到黔西南州興義市則戎鄉(xiāng)老安章村,看到寨子門前的一大片土地上,五六十位村民正在地里穿梭不停,他們用背簍將路上的磚背到地里給技術(shù)工砌廂埂,場面磅礴。“這是在建設興義市大紅袍、海子梨、麥熟李苗圃基地,實施20萬畝興義本地精品水果計劃。”項目負責人付勇說。
據(jù)付勇介紹,這片土地一共150畝,將被建設成全國示范性苗圃基地。在這個基地的東頭,已經(jīng)嫁接了海子梨2萬株,麥熟李2萬株,海子梨的接穗是從敬南和萬屯去挑選來的,麥熟李取于南盤江,大紅袍從坡崗取種4月才嫁接。這是在實施市委市政府脫貧攻堅長遠規(guī)劃,打造興義本地精品水果20萬畝,即海子梨、麥熟李、大紅袍各5萬畝,檸檬、枇杷、芒果、堅果、土芭蕉各1萬畝。
正在和付勇交談的時候,興義市黔農(nóng)匯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正義也來到了現(xiàn)場,他說,在五六十年代,興義的海子梨、大紅袍、麥熟李等,深受外地客商的歡迎,但由于種種原因,這些水果于2010年前就基本滅絕。而興義有16萬畝玉米地正待退出,老百姓種玉米,付出的成本比收成多得多,退出之后種什么最具有經(jīng)濟價值呢?經(jīng)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恢復興義本地的精品水果是最正確的選擇,于是將苗圃基地選在了則戎鄉(xiāng)的老安章村,1月17日就開工建設了。預計5年內(nèi),由這個基地育出來的果苗將覆蓋興義的巴結(jié)、泥凼、敬南、馬嶺、萬峰林等地的大小山坡。
至于檸檬、枇杷、芒果、堅果、土芭蕉各1萬畝的計劃,已經(jīng)落地于南盤江鎮(zhèn)歪染村、紅椿村等地。
歪染萬畝芒果基地。
項目負責人付勇。

頻道推薦
共有0條評論